电话:400-023-2339
手机:133-2027-1718
邮箱:yeslean@126.com
网址:www.minabus.com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两港大道188号国盛.IEC 5幢1单元4F-3
精益生产如何把控质量?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EMBA、MBA等主流商管教育均对质量管理及其实施方法有所介绍。那精益生产如何把控好质量呢?
质量管理发展过程:
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前,产品质量主要依靠操作者本人的技艺水平和经验来保证,属于“操作者的质量管理”。20世纪初,以F.W.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促使产品的质量检验从加工制造中分离出来,质量管理的职能由操作者转移给工长,是“工长的质量管理”。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产品有了技术标准(技术条件),公差制度(见公差制)也日趋完善,各种检验工具和检验技术也随之发展,大多数企业开始设置检验部门,有的直属于厂长领导,这时是“检验员的质量管理”。上述几种做法都属于事后检验的质量管理方式。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1924年,美国数理统计学家W.A.休哈特提出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他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提出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的“6σ”法,绘制出第一张控制图并建立了一套统计卡片。与此同时,美国贝尔研究所提出关于抽样检验的概念及其实施方案,成为运用数理统计理论解决质量问题的先驱,但当时并未被普遍接受。
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的统计质量控制的推广应用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事后检验无法控制武器弹药的质量,美国国防部决定把数理统计法用于质量管理,并由标准协会制定有关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方面的规划,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并于1941~1942年先后公布一批美国战时的质量管理标准。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的质量从注重产品的一般性能发展为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等。在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中要求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质量问题。
在管理理论上也有新的发展,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来保证质量以外,还有“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美国A.V.费根鲍姆于60年代初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中国自1978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精益生产如何把控质量?
控制好质量,这我们就要明白五大控制要素,简称:人、机、料、法、环、测。
1、人之分析。此要素包括管理者、质检员、加工工人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素质的提升。管理者的质量控制思维,质检员的检验技能、自我严谨度,加工工人的技术水平提升。
2、机之分析。加工设备的保养和精度的维护。检测设备、量具等仪器的定期校准和日常保养,保证精度。工装夹具要归放整齐,也要定期校准。
3、料之分析。来料检验严格控制质量,包括外购件、外协件、铸造件等。另外铸造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要把控,以及相关返修程序和及时处理等。
4、法之分析。图纸控制,保持图纸清洁、完整、保密,版本的及时更新,错误图纸及时修正反馈等。重点工序、易错工序、易错员工要重点监督和管理。不合格的件降级使用和转序流程控制。检验流程要具体规范。
5、环之分析。工作场所和环境的控制,各种成品、半成品件、原材料的摆放,工具、设备的5s等。生产车间的环境控制,包括温湿度、无尘度等要求的控制。
6、测之分析。采取得测量方法是否标准符合操作指导书的规范。责任人写清楚,采用规定的测量工具。测量数据记录在案。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33-2027-1718
全国服务热线:400-023-2339
业 务 部 电话:133-2027-1718
重庆市渝北区两港大道188号国盛.IEC 5幢1单元4F-3